右鍵不能

星期日, 5月 01, 2011

貝多芬,給我力量!

新家要測試新音響,手上的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指揮版本《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終於有用武之地。

這張1961/62年的貝多芬交響曲唱片是風險很高的投資,錄音費用達百萬馬克;要是這張唱片滯銷德意志留聲機公司將損失慘重。卡拉揚音樂底蘊及其和柏林愛樂團的合作經驗,配合先進錄音技術成就了這張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古典音樂唱片。

卡拉揚崇尚完美主義,是魅力及霸氣十足的王者,在音樂細節下很多功夫。許多人不認同他的詮釋美學,對他的批評不外乎是他讓管弦樂的音色太亮或其常使用闊拍子拉長音樂等。

事實上人各有喜好,不喜歡他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愛聽者恆愛,不愛聽者恆不愛,就這麼簡單。

貝多芬交響曲通常沒有人買全集,而是一張一張去收集,我在此列下我所知的名演:

第三交響曲“英雄”,克倫培勒(Otto Klemperer)指揮愛樂管弦樂團。(單聲道版)

第五交響曲“命運”,克萊巴(Carlos Kleiber)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六交響曲“田園”,貝姆(Karl Böhm)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七交響曲,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指揮紐約愛樂。(單聲道)

第九交響曲“合唱”,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1951年,EMI剪輯版或Orfeo原版。(單聲道)

如果真的要買全集,除了上述卡拉揚的名盤,入圍《留聲機》雜誌百大的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仿古編制版本是一項很好的選擇。但由於樂團編制較小,追求氣勢恢宏的聽眾可能會不喜歡。

P/S:『今日流行,明日古典』這句話產生誤解是因為『古典』這詞含糊不清。狹義上的『古典音樂』專指:『西方,17世紀巴洛克時期、18-19世紀浪漫主義的音樂』。 『古典音樂』有嚴格的規範和定義,其創作之複雜,深厚的藝術內涵使之流芳百世。即使現在人創作『古典音樂』,也必須依循其傳統,如對位法。如果人們覺得古典這詞太含糊,不如將『古典音樂』改稱為『西方藝術音樂』會更好。

PP/S: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指揮家如 Andris Nelsons、Robin Ticciati、Yannick Nézet-Séguin、Gustavo Dudamel 才華洋溢,需要的只是時間累積閱歷而已。

PPP/S:認為『古典音樂』很艱澀難懂的人、自認聽古典高人一等的人、認為古典已沒落的人都搞錯了。古典音樂就在左右,只等待你我去發掘。你時鐘報時的音樂可能是貝多芬『Fur Elise』、電視節目的廣告曲可能是蕭邦夜曲或小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港劇《畢打自己人》主題音樂是莫札特第13號小夜曲、小時候父母哄你入睡的音樂是勃拉姆斯搖籃曲、結婚音樂是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裡的《婚禮進行曲》或華格納《羅恩格林》中的《婚禮合唱》、緊張氣氛代名詞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開頭的『動機』,還需要更多例子嗎?